时间:2022-12-18 21:46:16 | 浏览:1315
前几天有茶友在群里问了一个问题“熟茶普洱是否有金花,和黑茶金花一样吗?”
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,茶茶发现很多茶友对“金花”的认识都处于迷糊状态,所以特意查找资料整理出一些关于“金花”的知识,希望对茶友有所帮助。
“金花”是指什么?
谈到“金花”,首先我们要知道“金花”是什么?
“金花”,是指安化黑茶中的茯砖茶中的一种黄色颗粒状菌体,学名叫作“冠突散囊菌”,是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,通过“发花”工艺,人为制作出来的。
在茯砖茶加工过程中,会通过控制一定的技术参数,促使益生菌、冠突散囊菌生长繁殖,产生金色的闭囊壳,就是我们所说的“金花”。“金花”普遍、茂盛、色泽鲜艳、呈金黄色,不含杂菌,是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形成茯砖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艺,是茯砖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在国家标准中,茯砖茶是唯一要求“冠突散囊菌”这项指标的黑茶类品种,但其他茶类品种,如普洱茶,是没有这项技术要求的,只有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才可能自然长出“金花”。
普洱茶出现“金花”的概率特别小
普洱茶是没有发花工艺的,也没有人工植入金花菌,所以普洱茶包括生茶、熟茶是没有金花的。能够出金花的普洱茶是因为极少数在加工普洱茶的过程中,空气、茶叶里本身含有金花菌,这些含金花菌的普洱茶产品在外界合适的储存条件下,经过若干年的自然陈化才有可能出金花。
由于普洱茶不是十分适合金花菌生存,所以只有满足下面几个条件,普洱茶才有可能长出金花:
第一,在原料方面要求普洱茶的茶箐相对粗老,内含物质丰富。并且在茶箐的加工过程中,要求茶叶内的丰富的内含物质要充分溢出,以便利于形成“金花”的冠突散囊菌生长。
第二,这是最为关键的,要求要么茶箐本身就存在冠突散囊菌,要么是在普洱茶制作过程中偶然有冠突散囊菌依附在茶箐上。而这一点也是最为困难的,因为微生物极为微小,肉眼根本看不到,难以人为操控,是在极为巧合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偶然事件。
第三,在茶品存储时,要求茶品温度外冷内热、湿度外干内湿,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冠突散囊菌才能生长。
冠突散囊菌的生长,原料、菌种、存储环境三者缺一不可,所以“金花”普洱极为稀少,故有“金花难觅”之赞誉。
现如今,有些茶厂会参照茯砖茶的发花工艺,在白茶、普洱茶等的制作过程中进行“发花”,做出“金花白茶”、“金花普洱”,这是有可能的。但如果不是人为发花,在自然存放过程中,不管是白茶还是普洱茶,几乎是没有可能产生金花的。
有“金花”的茶不一定是好茶
由于冠突散囊菌具有一定的促消化、降血脂、溶解脂肪、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,“金花”也被很多茶友当做宝贝,甚至被过度神话,很多茶友都普遍认为有“金花”的茶就是好茶。
其实这种意识是不正确的,茶叶的好坏还是由原料和制作工艺决定的。如果是同一款茶,金花多的茶是比金花少的茶要好,但茶的原料不好,金花再多,也无法改变这款茶的本质。
所以各位茶友在购茶时,要理性看待“金花”的价值,去发现本质,不要被过度追求“金花”所困住了。
版权声明:资料和图片源于网络,由小编整理编辑,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;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留言告之删除。
关注更多展会资讯,学习更多茶知识,请关注“广州市弘阳展览服务”头条号